第1221章 妖言惑众的书生-《大明: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,是现在正处在改革的风口浪尖上,朱棣也不愿意因为一只臭虫,而激化朝堂内的矛盾。

    可惜,朱棣对他们的睁只眼闭只眼,没有让他们收敛,反而越来越狂妄,认为是陛下怕了。

    这次陈祖义劫船事件后,刘彧立马跳了出来,放言自己是多么明智。

    你们看,你们看,陛下就是不听咱们的非要下西洋,这才招来海盗侵略,还丢了大明国威!

    若是早听了咱们的,哪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?

    陛下就应该亲贤臣、远小人,将那妖言惑众的苏谨一刀杀了,然后请咱们这些贤臣入朝助你处理朝政,才是正道!

    当然,您想要请咱们入朝也不是不行,但您得对着缑城先生的灵位道歉。

    只有您表达了诚恳的歉意,咱们这些贤臣才愿意放下芥蒂,出山助您处理国事,治理好这泱泱华夏。

    不出意外,他放的这些厥词压根没人理他,反而引来了宋宪,派人将他敲打一番,让他老实点。

    被官府吓唬了一番,刘彧不敢在公共场合继续议论时政,但他却另辟了蹊径————搅动民意。

    让他治理国家那是不可能的,但这些落魄书生最大的本事可不是治国,而是...写小说。

    要不然,放眼整个明朝杂文小说怎么那么火爆,层出不穷?

    四大名著里面足足有三本,是在明朝问世的。

    洪武年间就有的《三国演义》和《水浒传》,还有嘉靖年间的《西游记》。

    刘彧不仅带着学生写小说抨击时政,还亲自提笔将此事改编成章回,给说书先生提供了好大一波素材。

    一时间,整个漳州的茶馆勾栏间,大明商船遇劫的故事不断被夸张演绎,传遍民间。

    后来这些章回更是被传遍了四周各府各县,一路奔着京城而去...

    应承完大概了解刘彧的‘事迹’后,笑着看向宋宪:

    “所以,对于这样的人,宋府台仅仅是‘警告’一句,就一笑了之?”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