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五脏丹田-《极乐轮回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吴六奇说的轻描淡写,可递出的双手却格外慎重,不难看出此物对他的重要性。

    大多豪迈的江湖中人有这般禀性,明明对他非常重要的事,却要表达的潇洒随意,用来彰显他们的潇洒和大度。

    浪七心中大喜,可谓得之东隅失之桑榆,人虽走了,可最重要的东西却留了下来,就算没有打开,他也能猜到,这那是什么心得体会,分明是吴六奇的毕生绝学。

    这些所谓的侠者,在意的是什么,不在意的是什么,这段时间浪七也算是摸透了。

    于是,他双手高举,慎重地接了过来,“多谢吴大哥厚爱,小弟必视若珍藏,他日若有所成,皆拜今日所赐。”

    这番话当真说到了吴六奇的心里,他心慰地点了点头,转身上马,扬尘而去,身后是眼神依依不舍,内心却激荡不已的浪七。

    吴六奇的身影一消失,浪七像窜天猴似的回到了程府,关上门就开始研究吴六奇留下的功法。

    由于没有门派传承,他的这套功法连个名字都没有,甚至也没有系统整理,里面的内容还真像他自己所说,的确是他的一些心得体会,既便如此,参考的作用仍然非常之大。

    有没有名师指导最大的区别在于少走歪路,而吴六奇的这本册子恰恰就是写了许多成功的经验,还有失败的教训,最后总结了一些自己的看法。

    这种做法有些类似于做批注,这点对浪七来说非常重要,换作本世界的原住民,对所谓的心得秘籍有着盲目信任,只会顺着里面的内容展天思考,从而陷入内容惯性。

    而浪七这个外来者对此却有截然不同的观念,直面批注和内容时,有时会带着怀疑和批判,这让他看到了许多不同的可能。

    吴六奇虽师从极多,但从册子上看,这些师傅里并没有真正的武林高手,但每个师傅都有自己所长,刀枪剑戟、拳掌脚气,皆有涉及,他从中提炼出一些适合自己的方向,遂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武道,这也是绝大多数散人流派高手的路子。

    吴六奇的武功,擅长气与体的结合,所以他的武器就是自己的身体,但由于没有强者为师,所以他的内力修为相对偏弱,但却能巧妙地将内力凝于身体,从而达到坚不可摧的境界,故有铁丐之名。

    以浪七这个外来者的角度来说,吴六奇属于应用型武者,而并非科研型武者,单从这一点上来讲,吴六奇并非浪七的最好选择,可事实上,连他自己都陷入了一个误区。

    这个误区就是外功和内功的割裂意识,他一直认为自己外功尚可,只是欠缺内功,所以要想立足,必侧重内功,这种想法不能说不对,但却太过形而上。

    事实上将割裂开来讨论本身就有问题,两者本就是相辅相成,无论侧重的是内功,还是外功,都是错误的,至少对自己这个外来者来说,是错误的,只有先学应用,从应用中找到自己的短板,才能齐头并进,如此一来,吴六奇倒成了自己方向的不二人选。

    程氏生意自然不止扬州,程氏夫妇一个是扬州大富,一个是太湖盗首,典型的“商匪勾结”,太湖一带自然也是他们的天下,所以两人经常外游收账,听得小厮说起浪七一掷千金的“豪放”,两人对浪七的印象再次改观。

    眼前这个没有内功的武者,却有大侠气概,想到初遇时对他的傲慢,心中渐感惭愧,夫妇俩虽从商,但毕竟也是江湖中人,最是佩服这种豪爽之人。

    自此之后,对浪七更是礼遇有加,每次出门前,必认真交代家中小厮,不可怠慢了浪七。

    浪七为了钻研吴六奇的册子,也需要一个稳定的安身之所,“半推半就”之下在程府住了下来,这一住便是三年。

    别人修炼武功的态度是盲从,浪七却是带着讨论的心态去学习,凭借引以为傲的大脑,终于在武功上取得了根本性的突破。
    第(2/3)页